top of page

CTSA 國內講習2017


這次的CTSA講習,主要是受指導員委員會( Teacher committee ) 湯主委Daniel 的邀請,負責指導員共同科目 - Equipments 以及 SKI 回訓指導員的 - 影片分享,這兩個主題,我這邊打算來談談這兩堂簡短的課(80分鐘+50分鐘),我們(主要是我與Daniel)為什麼最後會這麼設計跟準備。

首先、先來聊聊第一個主題 Equipments 之前,第一個要面對的難題:就是聽眾是SKI加SB都在的情況

雖然我在Rookie的室內課程很常是這種狀況,從物理、自然特性出發,基本上ski跟sb得到的就都是一樣的方向,但第一次嘗試做這樣的結合,所以投影片其實我整整修了好幾次,頁數也來到近100頁,但其實蠻順利地在80分鐘剛剛好講完。

自我介紹我真心覺得很重要,特別大家都是教練

過去10幾年來我參講習的經驗是:除非出團有遇到的教練,不然其實很難認識誰是誰,所以...

< 野邊山, 2004, CTSA 借日本國家隊訓練場地進行指導員國外訓練>

先花一點點時間做自我介紹,我本身有留影像紀錄的習慣,手邊有之前的照片,藉由回想一下過去怎麼參與雪協考試,是個不錯的一種介紹,順便讓其它人瞭解一下過去舉辦過的考試地點,此外、我有去NZ考照以及參加日本SAJ技術檢定的經驗,器材方面、我也算是少數擁有過滑雪器材店成立經驗的指導員。所以希望這一個簡單的 background 介紹,能夠讓各部份有興趣的人多聊聊!!!

第一堂 Equipments

主題與主群體的連結,也就是"滑雪器材"與"指導員"這份工作的連結,主要是讓想成為/已經是 教練/指導員的朋友,在裝備這邊多一點點基本知識。

第一步、先從其它滑雪指導員系統發展完善的系統說起

我手邊有的5個國家的指導員手冊(APSI-ski APSI-sb JSBA NZSIA SBINZ BASI CASI),看看他們在書面上給了他們的指導員哪些器材相關的資訊,並且在教學的PROGRESSION中,與器材相關的部份做個連結。

第二步、從實務的需求去考量。

台灣在這個產業有80%的人數,都是以滑雪旅遊團為主。因此...以實務面來說,器材部份,第一件需要瞭解的就是"租借"時需留意的規格。

  • 重點:相信Rental的專業,日本再怎樣都是滑雪產業比我們發達的國家,他們有他們的習慣,所以跟rental多溝通很重要,不確定的地方可以跟rental多詢問、瞭解。

  • SKI:鞋子的穿法、DIN值的確認、雪杖的長度

  • SB來說:鞋子的穿法、Binding方向性的設定

先有這些基本的概念後

第三步、思考為什麼需要購買自己的器材,並且知道關鍵的規格

雪板的分類:

簡單來說、以地型、滑行表現(彎型)出發,需要、想要的目標是什麼知道了,再來看器材規格才會有感覺...

  • SKI 板:腰寬、半徑,這兩個決定了主要的性質;長度配合前兩項需求決定

  • SB板:板型(側向與俯視)決定了主要特性;長度配合前兩項需求決定;但SB規格的組合(硬度、長度、材質區域)相對SKI多元,簡單來說建議以官方定位為主

鞋子的分類:

SKI鞋台灣滑雪者以Alpine為主;SB鞋則以軟式為主;鞋子基本上配合滑行速度去提高硬度

  • SKI鞋:每雙鞋的腳感都不同,留意LAST尺寸會是一個不錯的方向,定位競速的鞋款一定越緊合。

  • SB鞋:鞋帶、拉繩、BOA、混合式,這四大類為主,大廠大多有配合專用binding的鞋。

  • 客製化選項:鞋墊(insole/footbed) 與 內靴(liner)

再來就是一些特別規格的介紹以及我個人的經驗,最後講一些簡單的季末保養。

第二堂 影片分享

其實、原先以為我是輔助設計這堂課及找尋影片,後來討論之後才確定乾脆由我來講

這類型在之前幾年的國內講習有出現過,基本上是主講者拿一段影片來討論一下裡頭發生了什麼事。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有一年,另一位D教練拿了Bergfex的影片來討論某個技術動作,先不管他講的觀念合不合邏輯或符不符合目前的主流觀念,但台灣容易出現不同的滑雪學習背景,以致於多數人聽不太懂在描述什麼...

有此之鑑,我決定拿這兩年學習中,我較熟悉的東西來談,很幸運地,剛好我在rookie上過 JF Beaulieu 的課,也知道他在2016年出了系列教學影片 PROJECT2016,其中Part.1影片,裡頭主要概念是我去NZ學習到對我幫助最大的東西,於是連絡JF之後,很高興他同意我在國內講習使用整支影片。說老實話,我會決定去NZ訓練,有很大一部份就是因為他的關係...他總是很慷慨地在網路分享他滑雪的影片,不少是他對滑雪的理解,也是因為他的影片結尾有rookie academy,我才知道這間學校 (後來才知道阿德多年前就是在這裡訓練拿到CSIA三級)。

PART 1 OF 3 Technical content - Engage your core: How it will take your skiing to the next level.

會挑這支影片的原因,主要是不管哪個程度或哪個系統,相信多數都認同站姿會影響整個滑行的表現與狀態

這支影片先從站姿談起,進一步如何培養正確姿態,當靜態或是理解上知道後,進一步討論:該怎麼在滑行之中鞏固這個正確的姿態,JF提出了他的看法、也是他這幾年在訓練課程中一直強調的 - 通過激活核心(engage core)。並緊接著討論,利用核心穩定後的站姿,在 前後平衡與各個平衡面(上下、側向、旋轉)的關係。最後、以前面提到呼吸調節核心穩定程度,來達成滑行時運用這股力量來控制雪板。

假如是NZSIA系統出身的人會不難發現:Fore/Aft、Vertical、Lateral、Rotational Movements,就是NZ描述滑雪運動的主要方式,也因此,在做補充說明時與我本身的背景(NZSIA Lv2)做結合,也是我選擇這支影片的主要原因。

以上是我在今年中華民國滑雪滑草協會國內指導員講習所負責的課程心得,有任何建議也希望各位與我聯絡。

希望你們會喜歡,並期待很快地與各為在雪道見面。

滑雪工作筆記skiwithtim 感謝下列品牌的支持

SkiWithTim-logo-2
Hayashi logo blue
SkiWithTim-logo2-2
picture-organic-clothing logo B
xForce 藍色
logo Pro Waxing W

© 2015 by Tim Lin.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