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665565_88630a2b7ef94b61ae58d56ccc3f563d.jpg/v1/fill/w_980,h_1753,al_c,q_85,usm_0.66_1.00_0.01,enc_auto/665565_88630a2b7ef94b61ae58d56ccc3f563d.jpg)
<照片主要來自於自己影片 與 SKIAPP 的截圖 >>
從2004年/2005年考照起,大四推甄上(2007)的寒假在上越國際駐站 靠著夜滑偷跟他們的ski school & 跟莊煜森教練的夜滑之外 (那年知道pure edging/tipping怎麼用) 就等到2014年滑行天數再次回到>20天/季 左邊那排是我 2014.03的圖片說起.... 游新志教練幫我拍的影片(動作截圖) 場地是giant的黑線上段(微紅)
主要PO這個對照圖其實是我在制定我今年的訓練目標,順便與大家分享
1. 我比較像是只會用intermediate turn的方式滑行 是一個只會edging(tipping)的狀態 2. Seperation極不明顯,簡單來說 pivoting也要加強....
3. 最大的問題就是我的pressure control,up不up、down不down 這個影片最大的問題就在於transition時,我的右腳在圖2有收,身體也準備下去 但左腳卻因為上身起來而伸直了... 所以很清楚地看到我的右腳離地了.... 這個只在大轉....連小轉也是這樣...
改善點 1. 改善內側抬腳的問題:其實要改的地方是轉移過去的那隻腳不能up..... 2. commitment出乎我意料的OK,但身體面對的方向要改善(也就是多練seperation) 3. 上面都OK了,才會是上身跟手勢,畢竟我沒有在很極限/高速的場地做這個動作
本文名詞摘要
Transition:(彎切換)的升級
Soften:中高級釋放雪板壓力(unweight)的方法
unweight:釋放雪板壓力的這個動作,主要有兩種方式 up-unweight:(1)利用身體的up-down去改變 down-unweight:(2)利用腳的收腳(soften)去改變 Commitment:彎跟彎之間,在壓力釋放以及腳的壓力準備切換的時候,身體越早進到下一個彎的內圓弧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