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Interski 2015 技術比較


首先,真的要很感謝CSIA非常快速地整理了這些影片,讓沒有實際參與或沒有辦法參與的人可以看到 以下是我個人心得:

看這個影片,有幾個很值得觀察的地方 1. unweight的方式 2. 上身狀態 3. 手跟雪杖的狀態 4. 腳步parallel的狀態 5. 整個下半身(大腿小腿)的連動

<女子組> 奧地利跟加拿大樣子就很不一樣 特別是dynamic的程度 BASI兩腳認真看是不parallel的 Italy 妥善地運用Ashape去穩定及維持傳統那種雙腳較合併的感覺 (但基本上膝蓋還是錯位的) KR受日加影響很明顯,上身像日,但腳是dynamic像加 SLV...嗯...我跟他不熟,看起來超豪放的啊XDDDDD 瑞士的壓低起來反彈很明顯(帶一點upunweight) 米國有點let it go的感覺 XDDD

不難發現,全世界有instructor system的國家,滑起來都不太一樣 其中、根本沒有誰好誰不好 或是誰比較厲害 基本上,這就是一個style的選擇 然後,怎麼教出/學習你所選擇的style....才是滑雪的交流重點

常聽到有些指導員,「把他學過的那一套」當作唯一的標準...其實以教學的根本來說是OK的,但前題是必需真正了解且認同那個系統...而且、不能說其它滑行方式是「錯」的。

因為力學與解析方式都是一樣的,只是追求的style不同而已

身為指導者永遠只能說「你覺得這樣可能會更好。」 可能是更穩定、可能是優雅、可能是快速...

向我前幾年就常遇到幾個指導員爭辯著SAJ 教法,

但...最終我跟日本幾個滑雪學校校長上課之後發現 許多當時的爭辯跟本就是從錯誤的出發點開始

所以在我去年確定踏入滑雪產業我就確定,

我要好好地瞭解幾個台灣人常接觸到的教學系統,

並盡我所能,妥善地用中文解釋他們的滑雪哲學, 希望做為台灣滑雪群一個好的資訊來源。

滑雪工作筆記skiwithtim 感謝下列品牌的支持

SkiWithTim-logo-2
Hayashi logo blue
SkiWithTim-logo2-2
picture-organic-clothing logo B
xForce 藍色
logo Pro Waxing W

© 2015 by Tim Lin.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